01.jpg

不久前看到朋友打卡,說哲麵是連日本人都說好吃的拉麵,看到這麼高的評價,當然要找機會來嚐嚐!這間發祥於東京的連鎖拉麵店,在台北共有兩間分店,一間是小A今日光顧的開封街店,位於台北車站站前新光三越旁麥當勞的那條路上,另一間則是朋友去的林森店,在南京東路與林森北路口附近。

 

如果您喜歡小A的文章,或是覺得我寫的文章對您有那麼一點點幫助的話,歡迎幫這篇文章按個讚,或是到小A的FB粉絲專頁按讚隨時掌握部落格發文的第一手消息及各項旅遊訊息與動態。若是您有時間,也歡迎您幫忙點擊側欄或文章上方的廣告幫我賺取微薄的廣告點擊分潤,非常感謝您!

 

這一天剛好獨自一人在平常日來到台北辦事,當然不能放過消耗口袋名單的機會,原本是想到朋友去的林森店吃吃看, google 了一下發現原來北車也有分店~

 

拉麵店在日本都小小一間,來到台灣之後門面都超大,門口的大紅燈籠從遠處就看得到,很顯眼,但那字也太醜了吧 。店門口就有擺放菜單,還有日本引以為傲的超真實食品模型。

02.jpg

 

剛好碰上店裡有活動,原來已經開店一年了啊!這週一到五慶祝開店一週年,前 50 名點「豚骨拉麵」的客人一碗只要 99 元!不過活動就到 20 號而已啊!沒錯,就是前天,所以也不是什麼有用的資訊就是了 XD

08.jpg

 

▼果然裡外如一,不只門面大,店裡頭也很大,當下沒仔細算,現在憑印象大約有 8 桌四人桌,還有一整排約可坐 8 人的吧台桌。牆面上貼了許多海報,有哲麵的創店宗旨、替玉的介紹之類的。

03.jpg

 

▼我很喜歡有這類吧台座位的店,總覺得這樣的設計對單人旅客比較友善,不會有一個人佔著一整張桌子,人多時要求被併桌就算了,若店家貼心的不要求你併桌,這時就會引來外頭排隊人潮的諸多白眼。所以~我愛吧台座!

04.jpg

 

一進門傳來熟悉的日本料理店幾乎都會有的歡迎聲,被帶到出餐口旁的吧台座。店員很熱情、迅速的送上一杯檸檬水及桌上的 menu。水似乎都由店員幫忙倒,沒看到桌上有提供整壺的,這樣客人多的時候可能會“喝不到水”。

 

 菜單介紹 

下面附上哲麵的完整菜單,前面兩頁完整的介紹了哲麵拉麵的特色,還很貼心附上日文、中文雙語版,建議在等餐的時候可以詳細閱讀一下,稍微了解自己吃的是啥~

05.jpg

06.jpg

07.jpg

 

今天吃的是菜單上建議第一次來店的客人必吃『哲麵拉麵』170 元,價位上算是從日本引進台灣的拉麵店裡偏低的,不過查詢日本店的價位也是屬於偏低價位,『哲麺ラーメン 600円』。查了一下官網才發現哲麵在日本的分店非常多,在食べログ的分數落在 3~3.09 之間

 

哲麵日本官網:請往這邊走

哲麵 @ 食べログ請往這邊走

 

▼座位下有個很大的籃子可以放包包外套之類的,這個似乎沿自日本各大料理店的置物籃模式,讓出門總是大包小包的我來說非常方便,要是哪天再將食券機文化引進台灣就真是太好不過了,整個就好像在日本了啊~

09.jpg

 

▼哲麵也是採取按照客人喜好調整拉麵的方式,點餐時沒發現可以調整,店員有詢問了麵的軟硬度,其他並無多做詢問,應該就是用正常的比例下去作,後來還有聽到某桌客人點完全不要加油脂。另外點餐後,店員會根據你點的餐點詢問有沒有哪些配料是你不吃的,算是蠻貼心的舉動。

10.jpg

 

▼雖說是發祥自東京的拉麵,可是其實大部分採取的方式跟博多拉麵相似,使用的是源自博多拉麵最有名的豚骨湯頭,還有替玉(加麵)也是源自博多拉麵的吃法,相信吃過一蘭拉麵的朋友對這樣的加麵方式應該不陌生吧!

11.jpg

 

▼坐在吧台的好處就是~廚房就在你眼前!這樣非常有在日本的感覺,通常日本的拉麵店店面都小小的,座位通常都是圍繞著廚房而坐。喜歡這種開放式的廚房,等餐時可以看到師傅俐落的身影,那甩麵的英姿...就連抽風櫃上小抄食譜都清晰可見,感覺客人與師傅更貼近了一些。

12.jpg

 

▼沒有等候太久麵就送上來了,或許是當時店內也沒很多人,當天我在店內用餐約一小時,同一時段大概有 4 到 5 組客人,相較之下會覺得店員蠻多的,不曉得是不是坐在出餐口旁的關係,幾乎一直都會有店員在旁邊,有種被監視的 feel 啊~可能他們很想知道我邊吃邊寫了些什麼東西吧

13.jpg

 

▼湯的顏色偏深,感覺不只有豚骨湯頭,看色澤會覺得應該非常重口味,不過淺嚐幾口發現,其實不如想像中那麼重鹹,應該蠻適合不嗜鹹又想吃拉麵的台灣人。湯並非單純的豚骨味,總覺得裡頭多了些什麼?或許也因為多了這一味,讓常常在豚骨湯頭里的“豚”味幾乎喝不出來,不敢喝豚骨湯的朋友建議可以嘗試看看,很愛豚骨湯中“豚”味的大大或許會心中大叫,“這不是豚骨湯頭啊~~~!”我承認,心中確實有小小的聲音尖叫著,可能我是抱著品嚐博多豚骨拉麵的心情在期待這碗湯吧!

14.jpg

 

▼旁邊放了一小匙的魚粉,也是哲麵拉麵的特色,建議將魚粉攪散前可以先喝喝原本湯頭的味道,攪散後會發現魚粉似乎增添了多一個層次的味道,此時只要拋開這是豚骨湯頭的想法,摒除掉“豚骨”的標籤,仔細去品嚐,會發現其實魚粉讓湯頭更上一層。嚥下湯後,嘴裡似乎殘留下魚粉造成的香氣,嗯,是齒頰留香的感覺吧!

15.jpg

 

▼使用的麵是我愛的細麵,看菜單上提到店內使用的是低加水麵。回來後我還特地去查了一下到底什麼是低加水麵?然後萬能的維基百科給了我答案~原來加水是水含量的意思,低加水麵的麵條較有嚼勁,能夠更多的吸收湯的味道,但卻也容易泡爛,所以煮麵需要的時間才比較短吧?早知如此或許我就不會點軟麵了~

16.jpg

 

▼配料有非常薄非常小一片的叉燒肉,一整顆的溏心蛋,少許木耳及青蔥,一片海苔。好吧!看在價位不高的份上,我就不跟這塞牙縫都不夠的叉燒肉計較了,溏心蛋讓我驚艷了一下,熟度對我來說非常剛好,幾近流出蛋汁卻沒流出來,味道非常入味,說這顆蛋是這一餐最讓我驚艷的一點都不誇張~

17.jpg

 

有仔細看文章應該知道,這家是以豚骨湯頭為主,而前面在稍微品嚐湯頭後,小A一直覺得裡頭除了豚骨味,似乎還加了些什麼?結果翻了一下菜單才發現在哲麵拉麵旁非常小的字“哲麵拉麵只有醬油口味”,難怪覺得味道不單純啊!原來裡頭有其他的調味因子呢!

 

▼桌上有許多調味料,在菜單裡也有提及,菜單上是建議一開始吃原味,加麵後添加芝麻及高菜,吃到一半再加入紅姜及蒜頭,如果吃到後面覺得膩口了,可以加些自己原本就喜歡的調味料。

18.jpg

19.jpg

20.jpg

 

▼通常除了辣油之外,其他的我不太會嘗試,這裡的高菜味道不錯,微酸,與湯頭蠻搭的。除了高菜,我還加了一些辣油...好吧,不止一些,在最後將拉麵變成辣味已是我的習慣,換個不一樣口味的湯頭才不容易膩啊!

21.jpg

 

▼完食!好難得看到完全沒有花樣的純白的碗啊!

22.jpg

 

▼今日賬單,原來還有 10% 的服務費啊~不過價位算較便宜的。

23.jpg

 

▼哲麵在台灣總共有兩家分店,分別是位於台北車站站前新光三越旁開封街的開封街店,以及位於南京東路與林森北路口附近的林森店。

24.jpg

 


 

哲麵 五十三代目 台北開封街店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開封街一段 20 號(捷運台北車站往忠孝西路側,M6 出口步行 350 公尺)

電話:02 2370 6377

營業時間:11:00 ~ 23:00

官網:哲麵 緣

003.png
前往Google map

 


 

關於台北的食記:

 

如果您喜歡小A的文章,或是覺得我寫的文章對您有那麼一點點幫助的話,歡迎幫這篇文章按個讚,或是到小A的FB粉絲專頁按讚隨時掌握部落格發文的第一手消息及各項旅遊訊息與動態。若是您有時間,也歡迎您幫忙點擊側欄或文章上方的廣告幫我賺取微薄的廣告點擊分潤,非常感謝您!

 

arrow
arrow

    小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